top of page
作家相片昀 池

巴拿馬的藍與綠與灰

已更新:2020年12月5日

我寫遊記以來,發現寫巴拿馬的文章真的很少。

到了第一個地方Bocas del Toro,我展開了一段在巴拿馬的探險故事,本來以為只會匆匆過境,沒想到之後竟然有機會見到在台灣認識的巴拿馬朋友以及許多前所未見的原住民文化洗禮,甚至因為到了巴拿馬,我有機會從巴拿馬渡小船到哥倫比亞,為期四天的跳島,那又是後話了。




Bocas del Toro是一個巴拿馬北邊的小島,直譯是公牛或鬥牛的嘴巴,應該是由於它的形狀的原因。

巴拿馬地形狹長,最著名的莫過於它的運河,以及巴拿馬曾是台灣的邦交國


巴拿馬種族多元,原住民人口介於6~12%,黑人人口14%,其他就是混血人口,在此我們可以學兩個字,拉丁白人跟原住民混血稱為mestizo,拉丁白人跟黑人混血叫做mulato。從人口結構可以發現兩點巴拿馬的特殊之處:


第一,巴拿馬人口黑人明顯較其他拉美國家多很多。



第二,巴拿馬的原住民人口較其他中美國家多(包含mestizo也算的話)。

(攝於Bocas de Toro的舞會)


第三,巴拿馬的亞洲裔為數不少。


雖然巴拿馬總人口數才400多萬,面積是台灣的兩倍多。人口種族多元的巴拿馬讓人很難定義所謂的「巴拿馬人」的樣貌,因此在巴拿馬看到各種膚色語言的人們和平共處的畫面就不讓人驚奇了。



巴拿馬驚奇一:風姿千萬的海 #Bocasdeltoro

Bocas del Toro海灘太多,可以乘船來趟海灘之旅。多處有playa virgen,指尚未染指的純淨海。


層層疊疊顏色斑斕的海洋,我敬你!


哇!這張怎麼有種峇里島之類的味道!



孤單的海上會想來個自拍。


來到這裡,才知道原來海的顏色有這麼多種。不論是就著木橋的海、椰子樹點綴的海、靠近叢林的海、藍綠色的、夕陽下的...想了很多很多的詞,最後也無法定義每個海灘的樣貌,那些只能在心中殘存的一點點氣味,非要到當地才能感受得到。






如果我可以收集海的顏色當作色票,那肯定塞不下所有海洋的顏色。



曬個國旗。


在海洋與陽光的浸泡下,我陷入一段與藍色剪不斷的情緣。



我們搭船網返各海灘,時不時可以跳下水浮淺,那麼隨性的就能看到各式各樣的海底生物。


Bocas總共由Bocas del Toro主島(最大)、Isla Carenero、Isla Solarte和Bastimento(最原始)組成。本來以為觀光的地方相對原住民文化會消失的較多,卻因為這幾個島地處偏遠,原住民文化保存良好,是巴拿馬市之外的多種原住民人口主要聚集地,其中Bastimento主要人口便是原住民。



當地居民主要為黑人及原住民,他們生活自在,不太受觀光人潮影響。




玩Bocas有很多玩法,其中一種是跳島享受各種海灘,當中可能帶你到海中央浮淺。

也可以在島上每天無所事事的逛街,吃海鮮,和原住民朋友聊天。





見到海星先生令人又驚又喜。

放眼望去都是橘色海星星,動也不動,有的在很靠近海邊的地方。

海星很怕人的觸碰,據說被拿起來的海星在幾天內很容易死掉。


Playa Estrella是著名的海星海灘。



巴拿馬驚奇二:他們講中文耶 !話說那些亞洲人

一開始我真的很好奇為什麼這裡有這麼多的mini super(雜貨店) 一整條街都是差不多的店不神奇,最神奇的是,裡面冒出了廣東話的聲音!一開始我用西文和他們對話,之後還直接說出中文來,有的不會說普通話的也只能用西文答腔,當然他們的好奇不比我少:哪裡冒出這個一個人旅行的姑娘。


他們有的說著廣東話和西文,反而不會普通話。大概和福建人來台灣是差不多的道理,某個時期大量沿海廣東人移入巴拿馬,有的做了巴拿馬運河的苦役,有的則經商。他們的經濟頭腦和鍥而不捨的努力(看他們營業時間有時到10點就知道)馬上攻佔巴拿馬的經濟命脈之一。導致現在的超市幾乎都是中國人經營。




這個movistar廣告打很兇。這裡的超商都可以買網路買電話卡,買了網路後在隨意一家超商都可以加值。movistar整個中美應該都有據點,在巴拿馬上網絕不是問題。





他們常常把我當同鄉了,看我多說兩句中文我買的香蕉不算錢了,連要水都免費幫我裝滿。


與我話家常,説道兄弟幾人在同街經營超商,我問這樣不會分散人潮嗎?他們說到生意都很不錯。這種雜貨店通常賣的不貴,老實又和氣,而許許多多中國的後代就這樣被養育起來,世世代代在巴拿馬扎根。

會不會,他們很想回到祖國?



巴拿馬驚奇三:到底有幾個族群啊?


原住民

當地原住民分佈甚廣,從海邊檔叢林,很多仍維持傳統生活模式。(下圖:ngobe bugle)


各種族分佈圖。

(網路圖)



每個族群都有自己的語言、織布方式及生活模式。在Bocas的海邊主要是Bribri和Ngbe bugle,到了巴拿馬市比較多是Kuna yala(下圖) 和Embera人。


每每看到原住民,我會問他們是哪一族人,或是從他們的打扮穿著猜測。

他們有的堅持傳統服飾穿著,族群意識鮮明。


Kuna yala的圖騰以鮮豔線條拼布織成,非常討喜。


原住民除了自給自足之外,很多靠著手工藝為生。

巴拿馬市可以看到很多小販賣著各種藝術品,手工精緻,均是嘔心瀝血之作。

可惜這些商品被賣到氾濫,互相抄襲,很難得知原創為誰,又或已經成為批發商品,原創者可能遭受剝削,不可得知。



非裔巴拿馬人

這裏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黑人?

原來他們的祖輩分別是從不同時期來到巴拿馬的非裔人口。有的在巴拿馬已經一百多年時間,大多是來自加勒比群島的黑人,19世紀因為解放黑奴,黑人們渴望遷徙到經濟較好的地方,許多移動到地理位置較近的巴拿馬。另一群則是因為1914巴拿馬運河的動工開放大量工作機會吸引加勒比海的黑人們前來,殊不知許多人就此落地生根,成為非裔巴拿馬人。


說到他們的民族及對祖國的認同。圖中這幾個婦人,他們已經不會説非洲祖籍的語言,對他們來說他們是道道地地的「巴拿馬人」,說著西班牙話。沒有被遺棄的大概是生活方式和哲學。而這樣的哲學很大一部分呈現在他們的飲食中。





談到食物,沒有政治、國界、種族、性別的介入,能夠使人放下心房的暢談種種。

飲食不僅只是溫飽,更是能夠代代相傳的精神象徵。





至於島上的黑人,他們的膚色更黑,我想跟哥斯大黎加沿海的黑人是同一個族群,講著班圖話、過著傳統的生活。


這群人他們雖然比較有警戒心,仍有著拉美人好客熱情的精神。他們對巴拿馬的國籍看得較淡,更認同的是自己的部落和文化。作為移民後代他們西文是主要語言,很多也不甚了解其他非裔族群的狀況,如果問他們非洲哪些國家移民最多,班圖語來自哪裡,他們也不太能夠明確說明。


和這位帥哥聊天,他在沙地上寫上他的名字,不知為何十分羞澀。


巴拿馬驚奇四: 巴拿馬咖啡這麼有名? #Boquete

一杯咖啡可以多貴?在巴拿馬我找到了答案。


如果你問我,來巴拿馬不要錯過什麼?除了巴拿馬運河,請一定要來看看他們的咖啡莊園。



已經逛過不少咖啡莊園的我在Boquete時人們跟我說,不要錯過這裡的咖啡園,這裏的解說如何如何的好,云云。















旅行也一段時間了,對我來說已經沒有「非做不可」的事,但這次我決定展開我的第三次咖啡之旅。而這個咖啡莊園將成為我整趟旅程最喜歡的一次咖啡體驗,使我對拉美的咖啡有了翻轉性的認知。





解說員解釋他們的咖啡如何在Boquete這樣的環境下成就出類拔萃的品質,而我也想到巴拿馬正是出很多精品咖啡的地方。



一個相貌普通的樹叢原來就是鼎鼎大名的「藝伎咖啡」。世界上最貴的咖啡就從這棵樹上長出。Geisha是非洲話的語音誤傳,後來就直接被當作藝伎咖啡,但是跟藝伎一點關係也沒有。

Geisha咖啡之所以貴是一因為種植地方非常少,生長的慢,物以稀為貴,曾一度炒作到一杯咖啡90美金,最終被杜拜人收購。這麼珍貴的咖啡喝在嘴裡會是什麼滋味,真的無從模擬,除了喝一口別無他法。


我們繼續參觀到咖啡園的各種機具,首先脫殼,發酵完後放水浸泡,正是水洗工法。一路看下來每一個莊園的工法都不一樣,有的還用古老器械挑豆,讓人嘖嘖稱奇。


面對一杯咖啡需要經過六七道工法,十日等待等過程,如果了解這些,一杯咖啡喝起來就會完全不同。


解說員讓我們來到試飲區,桌上放著各種豆子的馬克杯,上面標示不圖風味和工法,而藝伎咖啡竟然也在其中!

我們用湯匙挖出個杯咖啡慢慢品嚐,洗乾淨再試下一杯,如此轉動一輪。喝到藝伎時只覺味道輕柔,一股茶味花味蔓延在嘴裡,和一般咖啡味道明顯不同。(話說回來,他們沖煮咖啡就明顯不如我們這麼講究啦!一個茶壺直接泡咖啡,這樣豪邁!)


「這真是咖啡!」我驚呼。

「藝伎味道像茶,買最多的是日本人,台灣人也買很多。」


來到咖啡原產地,來一趟知性之旅。下次看咖啡包裝,那些莊園說不定正式是去過的那幾個,你說這樣咖啡是不是感受得更深刻呢?



巴拿馬驚奇五:和紐約一般繁榮的都市 #ciudaddepanama

這是巴拿馬市的面貌。


這個,是巴拿馬叢林的面貌。


穿梭在這樣極端的世界,難道不叫人迷惘嗎?


一邊是全拉丁美洲最繁榮的城市,類比紐約。

一邊則是最純淨無污染的叢林瀑布和山川河流。

巴拿馬市繁榮到令人感受到建築物排山倒海氣勢壓迫得人難以呼吸。在中美一年以來,許久沒見的高樓大廈,好像回歸那乏善可陳的科技文明了。但那文明像是假象,像是陰謀,像有人一手策劃。

那許多拔尖的大廈,我想台北也是沒有的。衝破雲天,外型特異,走在商業區好像會被高樓淹沒一般。一個400多萬人的國家,何以200萬人都聚集在首都?哪裡來一股經濟力量建構所有秩序,如果並無眾拉美國家沒有的資源。

是地理位子。

是巴拿馬運河。


如果沒有巴拿馬運河,巴拿馬今天會怎樣?會是另一個尼加拉瓜?



美國一手打造了巴拿馬神話,操作了這個國家,口袋伸向那源源不絕的搖錢樹。

你很難想像運河為何可以賺這麼多錢,不過那些數字的進出是人們難以想像的。巴拿馬被動接受美國的計畫,國內使用美金,高物價,以及傳輸給人們的「美國夢」。巴拿馬人應該不討厭美國人,市區裡面之前還有一棟大樓叫川普大廈,另外還造了海上高速公路,超前科技無人匹敵。



這張照片不僅是一種隱喻,更是我當下的心情。

人們究竟依靠的是水泥做的叢林,還是大自然的叢林呢?突然之間我們離真正的叢林這麼遠,於是一直逃離,開始懷疑起生命。

然後開始旅行。


在巴拿馬我感到原始的叢林的震撼力量,以及過度繁華的城市排山倒海的大廈。

兩者同樣讓人迷失使人懼怕

一個是以綿延的植物及消失的路

一個是以烏煙瘴氣和過於喧囂的孤獨

在兩者之中,給我巨大的震撼,讓我在懼怕中學會了一個人在路上。





230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